书架
路到尽头难回首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小公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几天过去了,病房里其他两个病人相继出了院。芝城COVID-19病例已经清零,并且已经没有本地的确诊病例,这个季节其他病患又相对较少,又由于凡是来医院的人,不管什么样的病人及其陪同人员都要做核酸检测,患有一般小病常见病的患者,大多数人规避来医院就诊,所以病房里再没有病人住进来。

铁蒺藜的病情大有好转,说话利索了点儿,也能迈着颠儿颠儿的小步走路了,只是起步有些艰难,走得较慢,重要的是心情比以前好了许多。

小茴香在医院照顾着铁蒺藜,有时候还要到铁蒺藜老爹儿那里看一下他老爹儿。

铁蒺藜病情好转依靠医院的精心治疗,也多亏了小茴香的细心照顾。每天检查、诊治和输液结束后,小茴香总要扶铁蒺藜下床,让他拄上四脚支撑手杖,到病房外面的通道上来回走几趟。

今天的天儿比较好,一天中所有的检查、诊治和输液上午已经结束。昨天小茴香已经看了铁蒺藜老爹儿,今天有时间再去看看没有时间就不去看了。吃完午饭,小茴香要用轮椅推铁蒺藜到医院外不远处的一个小公园锻炼一下。这个小公园虽然不大却历史久远,铁蒺藜和小茴香非常熟悉这个不大的小公园。

刚出医院大门,迎面碰上铁蒺藜老爹儿来医院看铁蒺藜。老爹儿来医院,省了小茴香去看他了。小茴香问老爹儿:公园他想不想去。老爹儿巴不得去散散心,答应下来公园他一起去。老爹儿一手拄着龙拐杖,一手拿着两个手提包。小茴香接过手提包,还挺重。老爹儿这么大岁数了,也能拿得动。小茴香把手提包送到病房里,然后下来三人一起去小公园。

小公园是一个开放性公园,周边用冬青树圈了起来。经过人工精心修剪有方顶和圆顶两种形状的冬青树,两种形状的冬青树就像作者在小说和戏剧里刻画塑造的耿直和委婉两种各不相同性格栩栩如生的两类人物。

紧挨冬青树后面是一排老槐树,这些老槐树有弓腰的,有驼背的,皮肤上满是皱褶。它们成全和见证了多少谈情说爱的男男女女,也学坏了,树头挨着树头,树枝勾连着树枝。

公园有东、西、北三个门,不分正门偏门。公园每个门其实没有什么门,都是两棵有着丰富阅历的老槐树像两个门神一样分开身让出路形成一个进出公园的出入口。

进了公园,有三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设计得挺高明,公园本来就不大,如果小路设计成笔直的路,一眼能望到尽头,那公园就显得更小了,且没有了意境。小路设计成弯弯曲曲的路,公园虽小,却不显得小,就有了想象意境。

弯弯曲曲的小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长条座椅。座椅是木质的草绿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小路设计上座椅,人坐到上面心立刻就会沉静下来。

公园的东、西、中植被茂密的位置,有三个带有石桌石凳的小凉亭。公园不大,走几圈也不累。设计小凉亭,与其说给人一个小憩的地方,倒不如说予人一个说情话的去处,设计者设计得挺细心。

公园的门、小路和小凉亭都不过三,是含有事不过三的意思吧?事不过三又是什么意思?查一下词典才知道,事一过三就三而竭或者下流了。

门、小路和小凉亭都不过三不是因事不过三的典故设计的,而是因公园的体量考虑的。没有经历事物结果发展过程,人们往往会浮想联翩凭空臆造事物结果的原因出来。

公园南侧有一个人工小水池,水池形状是按芝城区域缩微图建造的。水池里有一个用上水石垒成的假山,假山顶部有冒着泡的水流下来。假山长满了青苔,暗绿暗绿的,流水经过的青苔都垂下头来,像是向到来的人们鞠躬似的。

水池两侧各有一片荷花,荷花喜欢出风头而荷叶比较低调。水里有游动的红色鲤鱼,藏在荷叶下面,一有人到来,便从荷叶下面游出来,嘴巴探出水面一张一合着,向到来的人们讨要食物。小水池天天人来人往,红鲤鱼已经习以为常和人们交上了朋友。

公园里有杨树,有松树,还有几棵玉兰树,树木高低搭配错落有致。沿弯弯曲曲小路栽的是樱花树,人工水池那里栽了一棵柳树。东门处有一片小竹林,西门和北门处栽了一簇簇一片片玫瑰花。

由于疫情原因,来公园的游人不多。病例已经清零,并且几个月来都没有本地确诊病例,游人不管老少是男还是女,还都戴着口罩。中国人连三岁孩子都明白,COVID-19是呼吸道传染的疾病,病毒主要经鼻、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一般不会轻易从其它什么门,什么道进去,想要不被传染和不传染给别人,就要戴口罩,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哪怕没有政府的提议,人们也会自觉戴上口罩以阻断人们相互间的传染。COVID-19在全球消除前,戴不戴口罩已经成为中国人自觉衡量公民有没有公德意识的一把尺子。

铁蒺藜老爹是戴上口罩来医院的,小茴香和铁蒺藜从医院里面出来前也都戴上了口罩。小茴香推着轮椅上的铁蒺藜走在前面,铁蒺藜老爹儿随着他们走在后面。

进了公园,他们驻足深深呼吸了几口公园里飘着的馨香扑鼻的空气。然后,小茴香把铁蒺藜扶下轮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