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透视鉴定师杨奕罗晓玉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阴谋来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这些店面的,捡漏的机会实在是渺茫,人家店主比你还要精,怎么玩得过人家?你没有当冤大头,已经很侥幸了。

“就当长见识吧!”杨奕倒是无所谓。

尽管没有出手购买,但见识了各种宝物,他认为还是蛮值得的。现在的他,最缺乏的,就是对各种古玩的临场研究。

“刚才看到的那件斗彩真是罕见的精品。”

听说,那还是店主几十块钱从一个老农民手中得到的,让王军羡慕得眼红。这两三年,总会出现这么些令人嫉妒的消息,一些不懂行的人,将宝物贱卖,让外人看着都替他们感到心疼。

“可惜,我看那斗彩,应该是一套的。”杨奕开口道。

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

“而且,我看它应该还是清朝时期的物件。”杨奕说出自己的看法。

当时,那店主还是吹嘘,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省得人家不高兴。

“清朝烧制的?我看不怎么像,清朝的斗彩质量应该达不到那程度。”王军认真一想,摇头道。

“不好说,清朝也能出精品的。”

杨奕告诉王军,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然而,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刚才那一件,你看它有落款吗?”杨奕自然是有证据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