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透视鉴定师杨奕罗晓玉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古玩名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第六十章古玩名店

王军得知这件事情,也冷笑,姓黎的都那么大岁数,还玩这样的伎俩,不怕别人笑话?不怕丢脸?

“那一大家子,都是挺不要脸的。”反正王军是从来没有看他们顺眼过。

没有继续纠结这事,大家的恩怨已经结下。送苗总到机场,王军便带杨奕到琉璃厂见识见识。到琉璃厂,主要还是多看少动手,这里的东西不像潘家园的那些地摊货,里面的几乎都是名店。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

“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王军站在荣宝斋的门口,感叹道。

杨奕也了解,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

而到了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可以想象一下,清末民初时,荣宝斋、大千画廊等琉璃厂老店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

当时,也是数荣宝斋名画最多而最为热闹。荣宝斋最著名的又要数木版水印和复制品。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术为一体,使水印品的艺术更臻完善,曾得到鲁迅先生的赞许。

因为这个老店吸引了大批的名人,名人效应之下,吸引了许多顾客,也就造就了琉璃厂的繁荣。

“知道这里为什么叫琉璃厂吧?”王军问道。

杨奕点头道:“听说元朝的时候,这里专门烧制琉璃的。”

“没错,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