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有台冰箱通明末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钦差又来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朝阳初升,卢家寨好似也已经活动开了筋骨一般,又恢复了蓬勃的生机。

  卢野王家的院子里,全寨六十三户人家的当家人尽数到场,尽皆肃立院中凝神静听。

  “我们要建的是塑料大棚,”

  堂屋前的台阶上,李岳坐在一把简陋的椅子上,颇有些大马金刀的架势,目光炯炯地望着院中众人,笑容随和,“建这塑料大棚呢,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这地要够宽敞。”

  说着,李岳望了一眼侍立身旁的卢野王,“卢野王说了,你们寨子确实有这么一块地,而且离水渠也不远,不过,这块地属于四户人家,一共是十五亩……对吧,卢野王?”

  “对!”

  卢野王连忙点头,目光在人群中一扫,“侯天明家三亩、卢铁柱家四亩、卢春生家四亩、俺家还有四亩……只要俺们拿出这些地,马上就能开始建大棚了!”

  “当然了,”

  卢野王话音刚落,李岳便笑着接过了话茬,“这地也不能让你们白白地拿出来。”

  说着,李岳的目光缓缓扫过了众人,“这大棚建好之后,所有的产出都属于整个卢家寨、属于卢家寨里的每一个人,所以,这土地得各家均摊,也就是说,其他人家要把这四户人多拿的土地补上!”

  这时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李岳不敢有丝毫大意,只能拿出了这么一个相对公平些的方案。

  “不用补!”

  李岳话音刚落,人群里一个驼背汉子连忙一脸憨笑地开了口,“上仙,俺家的土地不用补了!俺卢春生光棍儿一个,那老些土地也种不过来,与其荒着,还不如拿出来给大家用着哩!”

  “俺家的也不用补!”

  卢野王也连忙附和,“建大棚可是为了俺们卢家寨所有人好……”

  “对对对!”

  侯天明和卢铁柱也连忙附和,“现在俺们不缺土地种,要是将来土地不够种了,俺们再去开荒就是了,还有那么多荒地呢!”

  米脂古称“银州”,位于无定河中游,西邻横山,十分适宜谷物生长,宋时更是成为了西夏和北宋竭力争夺的产粮区之一,吕惠卿在《营田疏》中说:“佳芦、米脂良田一二万顷,宜尽垦辟”。

  大明立国之后,朝廷下令迁军民于此伐林垦荒,仅在万历十五年,县内一次便垦荒一万八千九百余亩。

  只是,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天灾渐烈,不少百姓逃荒而去,如今这米脂县撂荒的田地不在少数,就如这卢家寨,万历初年还有百十户人家,如今就只剩下了六十三户,很多田地都已荒芜。

  “好!先回家拿工具,在寨门外汇合……”

  李岳先前也听卢野王提到过这些情况,此时又听卢野王等人如此一说,也就没有再坚持自己提出的方案。

  地址选定了,一帮青壮纷纷回家找了工具开始盖大棚去了,至于替李岳建房的事,自然也只得暂时停了。

  这个时代的横山山脉还未遭到过度砍伐开垦,那是林木森森莽莽苍苍,不缺木材,自有人进山伐木搭棚架,也有人平整土地,也有人推来了微耕机开始松土……

  朝阳下,本该是一片萧索景象的田野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这时代其实也挺好的!

  看着一众青壮在田地里忙得热火朝天个个喜笑颜开有说有笑的景象,李岳不禁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