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白云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十九 善的力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之速,猛抢去了苏杰膝上的皮包,风一般地飞下车去,一切只发生在瞬间!

  这是一个如此罪恶的现实!苏杰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愤。皮包里并没有很多钱,却有很多重要的物品:身份证,荣誉证书,随身携带的每天必记的日记。——而最重要的,是她这颗纯洁善良的心,又一次受到严重的打击!有侠义之士拿出手机要报警,她谢绝了制止了。她不需要借助法律,对于罪恶,她需要基督的怜悯!她总觉得,这个劫贼那么年轻,简直还是个孩子,他应该得到上帝的宽恕。瞧他跑到了地面上,已经是要成功地消逝在屋角,却回头凝望。苏杰还能看出他眼中隐藏着忧郁——是的,那是一种忧郁的眼神——苏杰甚至觉得他可怜。她有预感,除了钱,他会把抢去的一切归还她的。她看到了他眼神中的某种诚实,他的纯洁肯定是被一时的邪恶暂时掩盖。去年,她在广州火车站受骗,受不了打击遁逃乡下;现在面对这偏僻山区的抢劫,她虽然悲痛,却还存在着希望。他只是个孩子,给所有的孩子改邪归正的机会!

  她的心情很沉重,不是因为失去财物,不是因为这种罪恶的存在,而是因为这山区的贫困。“人穷起盗心”——贫穷不是罪恶,却孕育着罪恶。她爱这个山区,同情他们的疾苦,包括那个抢走她皮包的少年人。

  她等待着,盼望着,祈求着被抢的物件,会于某一天回到她的身边,那是她对人生的美好愿望,也是她的“善能制服恶”这一信仰的有力印证。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物件依然杳无音讯,她的内心便也结着厚厚的忧伤。

  日记中的许多片段,她记得很清楚,她祈求着,那发自她内心的善,能降魔伏心,能让迷途者知返——

  佛渡有缘人.连花心

  1 修佛的人,谦卑之人,对已获的成功、荣誉,羞于谈论,功劳莫夸;大庭广众中,当虚心聆听别人的见解。

  2 和颜悦色,举止温和,不说恶毒的话。

  3修佛的人,不执着三生,放下别人的恶,不挂念自己的善,放下一切,内心就平和。

  4 不蔑视,不蔑视道德地位财富的底下,众生平等;仰慕高尚的人品,努力向品德完美的人看齐。目标正能量,慢慢地向目标靠近,不求激进,不争夺。

  5 修佛不是避世,不是清净无为,不是笑看人间花开花落,存在,就要有存在的价值,要精进。

  6 避免养成懒惰的习性,不倚赖别人生活,哪怕要过最简单的生活,也不要乞食。

  7 读佛经,明佛理。经书能荡涤内心的尘垢,能明亮心眼,能让心海浮上纯洁的莲花。

  8 很多的烦恼,都是人以自己为中心挖就了陷阱,如果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烦恼可言。尘世之人,怎么可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呢,只能心中有佛,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罢了。减少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少一点自私心,再少一点私心,不执相。慈悲地宽容地看待一切,包括被欺骗。顺佛的明示:这个世界形形色色,只捡慈悲的路径行走。

  9 成功确实能带来喜悦,修佛的人,绝不会因为取得一些成功沾沾自喜或骄傲自满,而是要更加努力刻苦,让这份成功经得起考验。

  10 内心保持和善,以善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看到无论是美好,或所谓丑恶的,内心永远是柔和的,宽恕的,不嗔的;不要让自己的内心驻扎魔鬼,魔鬼的心是恶毒的,是以恶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的。如果看到的总是不满,内心总充满着抱怨,内心总是不平,总想着如何保存自己毁灭别人。魔鬼毁灭他人,也毁灭了自己。

  11 佛是身体的自由,也是思想的自由。譬如婚姻,解除有时候意味着解脱与放手。身心的自由是很重要的。

  12 活着,不为金钱名誉权力所负累,就是赢家;心在乎纯洁,就会心生喜悦,人生就极致。千万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与言论。别人赞美你,别得意洋洋,别人诋毁你,别急着辩解,你一贯的行为会为你说明一切。

  13 忍字当头。可是也有忍不了的,譬如小人,要回避。有些不是小人的人的行为言语,给予我的伤害也难以愈合,还是要回避。语言有时比暴力还恶毒,暴力的伤痕有痊愈的可能,而语言却烙在心上。以牙还牙,不可取,推己及人,时刻注意不能恶语伤人。

  14 人是不能涅槃的,只能是修到大觉大悟,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放下,不会彻底放下,悟道也是一种放不下。佛理,有时是矛盾的,别栽在里头。

  15 自己损失不大,却能给人大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16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本质好的人离佛近,本质恶劣的人,需要更多的修为才能达到彼岸。

  17 佛在心中,人人有佛心。修佛,不是为了成佛,永远成不了不生不灭的佛。出世持戒是形式,内心修为是真佛。我舍弃形式。

  18 如果觉得苦,问佛;佛会说,人生无苦乐。理解这句话,就能坦然面对人生。

  ……

  人生点滴感悟

  1 别人欠你的,不要去追索;你欠别人的,要点点滴滴都归还。

  2行善,刻意要让人知道,善就变味了,成了装饰自己的光环,不是真的善。

  3 付出不是为了求得回报,只有这样方能践行以德报怨。

  4 看到有人比我穷困,我感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