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72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嗯,那孩子呢?

没有悬念,

那是,六根之一,怎么着也撇不干净了。

即使净身出户也撇不干净,是吗

嗯,应该是这样,但是,心中有佛就行,

那还是俗啊,

嗯,那抚养费呢,

没有悬念。

每个月都給。

嗯。

人在佛门,心在俗,或者人在俗,心在佛门,都是不容易的。

六根未净,身不由己。

大师说:我倒觉得,你应该理解她,一个女人,带一孩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不容易。

他欲言又止,陷入沉思。

低头,闭目,大师打鼾。

脸上泛起一阵尴尬的红晕,眼窝荡漾迷茫的涟漪,他欲言又止,看不清对岸,像迷雾之中行船,

自来到这里,一直忙电影的事情,连腿都跑细了。没有回家过,连七里庄都没有去过。

其实,不是没有时间回家,而是不想回家。

当年,抱着不被饿死,求生求学的想法,出家当和尚,到了少林寺之后,才知道和尚不是那么好当,偷偷下工夫学佛学知识,渐渐知道做人的道理。对寺庙产生了好感,对佛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都说他与佛有缘,都说有成为高僧的可能。一波三折,从打杂到穿上僧袍做了和尚,从旁听生到上了大学成为正式大学生,从佛门到红尘还俗承包食堂娶妻生子,从聚到散家庭面临解散。

现在,受邀来到金陵拍电影并且担任监院。

未来,电影能不能拍成,能不能上映,能不能收回成本,是一个大问号,是一个未知数。

不说能不能成为高僧,不说有没有缘,就说出家吧。出家当和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平心而论谁愿意出家啊,为出家,妈妈差一点哭瞎了双眼。出家之前,家徒四壁,连饭都吃不上。出家之后,上佛学院,成了大学生,又去西京大学读书,拿文凭了。现在,就目前看,不敢说整个佛教界,不敢说全国所有的寺庙,但可以说在徽州金陵乃至华东六省一市范围,有文凭的和尚僧人不在少数,但有三张文凭的和尚几乎没有,此外还有,谁见过有老婆的和尚。出家又还俗的也不多,还俗之后又走进寺庙的更少。

迷茫,不知道我是谁。

在大师眼里,他是六根未净的不说假话的还俗的大和尚。

大师旗下有几千俗家弟子,这些弟子的名单都公布在大理寺的官方网站上。张和尚是其中之一。

在大师眼里,他是一个俗家弟子。俗家弟子也好,佛门底子也好,还俗也好,出家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佛。在这些俗家弟子中,那个不是有头有脸的,在几千弟子中,他是唯一一个要钱没有钱要名没有名的大和尚。为拍电影,一天到晚在化缘的路上,求爷爷告奶奶。那滋味,谁知道,谁理解啊。其他人不理解,也就算了,大师都偏听偏信。人言可畏,说开公司有违清规戒律,说我是花和尚,说我这个那个,等等等等,这些我都没有当回事,唾面自干。在少林寺,难道我错了吗,我就曾经问过自己及师父,师父嘴上不说,心里却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在大理寺,难道我错了吗,大师能不能一如既往支持我呢?在这里,人生地不熟,除了大师之外,没什么人可推心置腹。提到推心置腹,不得不提王大鹏。在城里上班的王大鹏整天忙忙碌碌,连枪都打不着。能指望王大鹏吗?

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商人。。

来之前,在佛学院食堂,不说搞的有声有色,也算是过得去吧,虽然效益不怎么好,但是也出了不少精品菜肴,豆制品排骨没成,豆制品猪肝做成了。承包到期没有续签合同,是因为大理寺拍电影。电影,八字没一撇,家庭却散了。我的所作所为,妻子的爸妈不理解。连妻子都不理解。难道我是错了吗?

呜,水开了,张和尚回过神来。

起身,罐水,泡茶,他说:你睡着了。

嗯。嗯。

小心着凉。

端起茶杯,喝一口,大师说:香,好茶。

水也好。

嗯。好茶好水。

提到泡茶不得不提一个人,那人是一海龟,是一俗家弟子,吃穿不讲究,喝茶却穷讲究,那年,从日本回来,在金陵做茶叶生意,在新街口时代大厦18楼弄了一茶馆,每个星期都搞活动。邀请网友,微友,博友,电视台记者,网络作家,僧人,家庭主妇煮夫,全职太太等参加活动。我受邀去他的茶馆喝茶过,并且纳了他送一罐茶叶,临走,还塞一红包在我口袋里。回家,按照他教的方法泡茶,喝了,但喝不出他泡的那个味道。连自己的泡法都搭进去了。得不偿失,邯郸学步。

哈,

大师泡茶的方法是温开水。

海龟泡茶的方法先温开,后开水。

张和尚的泡茶方法直接开水,

张和尚的方法?大家都觉得不错。简单,有效。

之前,直接开水冲下去,满屋子香。

现在,张和尚改变做法了。

先注入一点点水,把茶叶洗一洗,去水,留茶叶,冲少许温水,泡一会,最后冲开水。香气不那么浓郁,但是茶水口感更好。茶叶在杯子中舒展开了,茶香融入水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茶香裹着水气,散发于空中。

茶分三六九等。

好茶和劣质茶不难区分。

这是张和尚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

张和尚会制茶。因为七里庄有茶山。耳濡目染,从小就会。七里庄茶叶没名气,因为山不够高。开发茶叶,屡试屡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