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枭起青壤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①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徐福你知道的, 一去不回头了。
我只说缠头军,缠头军一直忠心耿耿,鼎书记载地枭在南巴之地有四个极其隐秘的巢口,缠头军一再深入老林, 找到了密林中居住的土人。
用今人的观点来看, 土人就是生活在老林里的少数民族, 由于长期伴山而生、远离人世, 他们的生活环境、方式、习性, 乃至身高、体型、单项器官的发达程度, 都跟外面的人不一样,最大的特点是, 能嗅到地枭的味道——据说是一种很奇怪的骚味, 但缠头军也好, 除了土人之外的所有人也好, 都闻不到。
不过这也合理, 人都是随着环境进化的,这也是优胜劣汰的一种:在地枭出没地附近世代生活的人, 只有能闻到地枭的味道,才能提前做逃离或者迎击的准备,否则早灭族了。
从这些土人的口中, 缠头军确认地枭不是虚妄的传说, 而是切实存在过的,然后陆续锁定了巢口。
接下来,他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收编土人,土人的鼻子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被收编的土人后来被叫作‘狗家人’,这不是骂人, 真的就是指他们长了个狗鼻子。
***
炎拓想起那个老爱吃蘸酱黄瓜的大头,他应该就是“狗家人”了。
难怪华嫂子给他指路时还正常,看完手机里来的新消息之后就莫名其妙、用挪酱缸这种拙劣的借口把他拖住。
现在想来,是大头给华嫂子发了消息,因为他嗅到了从车里传出来的、地枭的味道。
***
缠头军做的第二件事是“堵”,堵住四大巢口、给巢口安门落锁。
虽然老话说“堵不如疏”,但毕竟不是事事都是治水,地枭本就罕见,堵住了源头,也就等于堵住了后患。
当然,“堵”这件事,也是下了血本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怕各地的百姓造反,于是‘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铸造了十二金人,秦灭之后,十二金人也没了下落——民间有各种传说,有说被项羽火烧阿房宫时一并烧了的,有说被秦始皇带进墓里陪葬的,也有说东汉末年的时候,被董卓销毁了铸造铜钱的。
其它的金人我是不知道去哪了,但就我所知,至少有一尊,是被用在了南巴老林——由一化为四,铸成了四扇大门,因为是金人所化,就叫金人门。
缠头军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分期分批进入巢口,反锁金人门,正式寻找地枭——这么做其实还挺悲壮,关门打狗,可以打死狗,但门锁了,自己没退路,也可能在里面被狗给咬死。总之,缠头军死了不少,经历过无数惊心动魄的事儿,历时两年多之后,终于摸着了门路,找到了第一只地枭。
***
说到这儿,故事差不多也快到尾声了,聂九罗长舒了口气,问炎拓:“依你看,秦始皇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
这不废话吗,当然高兴了。
炎拓正想回答,又起了犹疑:一来据历史记载,秦皇这个人好像有点喜怒无常;二来她特意提出来问,答案一定不那么简单。
炎拓:“不……高兴吧?”
聂九罗一脸“我就知道你要这么答”的表情。
她说:“你历史不大好,公元前210年,也就是徐福下东瀛和缠头军进入南巴老林的那一年,秦始皇就已经过世了。过世两年多之后才找到地枭,那时候,陈胜吴广之后,又有项羽刘邦,秦二世都快走向末路了。”
是吗,炎拓觉得自己的答案也没毛病:换了随便是谁,生前交代的事儿死后才有眉目,能高兴吗。
聂九罗:“缠头军的所在太偏僻了,是连信鸽都到不了的地方。山中无甲子,他们一心寻找地枭,终于有了成果时,才发现山外早已变了天,皇帝死了,对口的上级也在换代的争斗中被杀了,换言之,这支缠头军彻彻底底被遗忘了。”
“大秦都快没了,回去当官是没指望了,各地都在打仗,他们也不想掺和,集体商议了之后,决定封口、守住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