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真是大昏君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三章 利玛窦规矩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当中国的主流书籍是四书五经,大半读书人都在奉为经典,并将再持续数百年时。

  西方已经用各种仪器在鼓捣物理化学实验,把科学原理记载于书;

  当永历在云南做着偏安的美梦时,苹果已经砸了牛顿的脑袋瓜子;马德堡市长正挥着马鞭抽打马匹,跟两个半球在叫劲。

  好吧,这一切都将在我们英明神武、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载,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少年皇帝手中结束。

  金尼阁、汤若望等人互相交换目光,露出惊奇讶异的神色。

  少年皇帝口述的,基本上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的准确。

  象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光学著作《远镜说》,德国矿冶学家撰写的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甚至是涉及解剖学的《人体的构造》等等。

  徐光启也是非常的震惊,他只知道少年皇帝对西学很感兴趣,让他找一些老外,给予他们晋见的权利,并指名汤若望。

  可他却没想到,少年皇帝对西人的东西竟如此熟悉,或者说是对科技相当的了解。

  难道是打木匠得到的灵感,或是说偷偷学习西人的技艺,为了打好木匠?

  徐光启摇了摇头,把这不靠谱的念头甩开。

  朱由校的声音停了下来,还有些意犹未尽,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道:“暂时就这么多吧,尽快翻译刊印。在北京建图书馆朕也准了,现在就可赐房屋,至于——”

  停顿着,沉吟着,在众人忐忑又期待的目光中,少年皇帝终于作了决定。

  “汝等可在北京长居,并暂依‘利玛窦规矩’传教。以后嘛,规矩是否增减修改,地域是否扩大,还要看具体的社会反应,以及耶稣会对吾大明的贡献和帮助。”

  所谓的“利玛窦规矩”,就是经过妥协改变的,顺应中国人特点的基督教传教策略和方式。

  大概包括这么几点:近儒排佛,传教士蓄须留发,身着中国士人服饰,对中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