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刀剑霜寒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江湖客栈众说江湖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滁州城外,官道一旁,一家不大的酒肆孤独坐落,没有引旗,没有招牌,只有几匹客人的马在店外的马棚里安静地吃着草。天上乌云密布,一场毛毛雨连绵不绝地下了十多天,官道上全是稀巴烂的泥,和一汪汪巴掌大的小水坑。

  这酒肆里,大多是附近来这里花上几文钱温一壶酒、点两个小菜的熟客,或是走南闯北在此吃酒的行脚商贩,再或者是一些公务在身来此歇脚的官差衙役。

  说江湖,道江湖,多少人向往江湖而无门可入,多少人想离开江湖却无门可出。所谓江湖,不过一柄剑,一匹马,一壶酒,一轮月尔。有时,一间热热闹闹的客栈,却也容纳的下整个江湖——南北过客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武林上的刀光剑影,道着盖世大侠的爱恨情仇。所有的生死瞬间都远离这里,却又都和这里的悲欢息息相关。

  有一少侠,自北方而来。他一袭白衣,一柄宝剑,身后牵着一匹白马,脚踏稀泥而鞋不湿,衣不脏。虽不言语,但却气宇不凡。少侠一踏进店门,热情的老板娘便迎了上来,“哟,这位小兄弟倒是个生面孔,来来来,外面阴冷,快进来坐!”正说着,她将少侠引到了店内的一张空桌子旁,摘下了挂在肩上的抹布掸了掸桌面。

  少侠坐了下来,问道:“老板娘,这里是什么地方?”

  老板娘拎来了一壶热茶,给少侠倒了一杯,“小兄弟不是本地人吧?”

  “晚辈是关中人氏,到这里游历山水。”

  “小兄弟倒是有这闲情雅致,我们这些乡下人只懂过日子......咦,看你手里拿着兵器,该不会是武林中人吧?”老板娘说着,看了一眼少侠手中的那柄长剑。

  少侠笑了笑,露出了皓白的牙齿。他将剑按在了桌子上,道:“老板娘好眼力,晚辈是太白弟子,学过几年剑法。”

  生意人,总得生客说生话,熟客说熟话。老板娘笑了笑,道:“少侠有所不知,此地是滁州城外的十里铺,往西可到泸州,往东可到扬州,往南便是那天子脚下应天府。本店是方圆五十里唯一的酒肆,南北旅客们都喜欢来我这歇歇脚,沽一壶酒,吃两个菜,听听店里的各路客官说说江湖上的人情世故,和最近的乡里传说。你哪怕不吃酒,光嗑点瓜子,喝两盏茶,也能在我这听着他们吹牛坐上半天。”

  “那正好,我正发愁旅途劳累,错过了江湖上的大事。老板娘快快沽一壶酒来,再炒几个下酒菜!”

  “好勒,少侠稍等片刻!”

  老板娘刚进后厨,隔壁桌的谈话就吸引了白衣少侠的注意。

  “诸位,这闹鬼的事想必大家都听腻了,今儿咱给大家伙说一说闹山神。”

  “闹山神?”坐在周围的食客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对,诸位没有听错,闹山神。”言者轻呷了一口温酒,砸了咂嘴,继续道:“就在我们十里铺东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座古庙,不知矗在那里多少年了,只知道几十年没有续上香火了,杂草丛生,阴风阵阵。俗话说得好,宁睡荒坟,不住破庙,这些破庙以前有香火供奉的时候,自然有神灵常驻,现在香火断了几十年了,谁知道现在里面住的是什么东西?”

  众人之中出现一个附和的声音:“对啊对啊,香火断了那么久,谁知道现在那破庙里有些什么鬼东西。”

  言者继续道:“听老人说起,在二百年前的宋时,有一位武将在此为了抵御金兵而殉国,附近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在东边的山上建了一座山神庙,按照他生前的样子做了一尊山神泥塑。为了震慑宵小,泥塑的脸被泥瓦匠捏得怒目圆睁,面目狰狞,好似一只夜叉鬼差一般,就算是活人看见也惧怕三分。但是不知过了多久,大家渐渐忘了那位英雄武将的牺牲,山神庙也随之断了香火。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十里铺周围的乡里都在传闻,那尊面目狰狞的泥塑会在半夜没有人气儿的时候,自己跑出来找吃的。”

  白衣少侠不禁叹道:“闹鬼的事我听过不少,这闹山神,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一个衙役模样的人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惊道:“那泥塑活啦?”

  言者看着店里面多了几副生面孔,便对着他们故意压低了声音,“不,它受了那么多年的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