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金宫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老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察屋内的情况。
“前几日廷尉局的飞鸽传书。你难道以为陛下真舍得让我们苦苦寻找几月。不过是做做样子,回去领个赏得了。“陶陶又恢复一如既往的骄傲。
采苓却有些走神,原来这一路没有他,可似有他,暂且不管他是关心此行结果还是真的关心她,心中一股暖流,温暖了北国的初冬。
“出来了。出来了。”陶陶连忙用手肘轻碰了她一下,回过神来,见到一位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从茅屋内走出,目光空洞地看着在院中啃骨头的小狗。
“看吧。孙女都会打酱油了。”陶陶激动之下, 语调只提高了少许。
年幼的小女孩却登时抬眼瞧过来,与采苓四目相对,冰冷的眼神令人无法相信出自如此年幼的孩童,心仿佛被人击了一下,采苓连忙闪身避在大树之后。
“没事吧?”陶陶连忙问。
采苓来不及作答,听见院中传来老者温和的声音:“小川乖,爷爷下地干活。小川今日要同花花多说话哦。”采苓侧目瞧去,年约七十的老者指着的正是那只专注啃着骨头的小狗。
“你看,本少说得没错吧。你想啊,若不是这个年纪怎会被人口口相传、奉为神医,再者说……“陶陶话音忽断,正是一名年约十七、气质脱俗的白衣女子款款自屋内走出之时,”小川,外面风大,我们进去吧。“女子笑盈盈拉着小川的的手,往屋内走。
小川本来已经埋着头跟着她走了,走到檐下,忽然转头冷冷瞧着大树后的两人,采苓心上又是一滞,脸色如土,反正已经被发现,不避便是,脑子转的飞快,正想着该如何介绍自己。
“小川……“女子蹲身问,”是否见到了什么?“
年约五岁的女孩儿,摇了摇头,甩开她的手自己慢慢走进屋去。
“陶陶……”采苓抹掉额头冷汗,正舒一口气,见陶陶似魔怔了般紧紧盯着茅屋,嘴巴微张,似要留下口水来,便用手肘轻碰他,“来了,来了”。
话音刚落,见老者背着竹篓扛着锄头步履蹒跚的朝屋后的小山而去。
“你说这画仙就是与众不同呵,着实是爱劳动,一看就是仙人之姿。“两人吃力爬山时,陶陶态度忽然大转变,一个劲夸着不远处的老者。
说完此话,肚子咕噜一叫,采苓问:“饿啦?没吃早膳?“
“吃不吃都不打紧,找到郁先生是当务之急。“ 一心在饮食上的人,忽然说了这话,采苓终于确定他有问题,”你在此等着,我去去就回。“连忙将这个傻子甩开。
采苓站在田埂上,忽朗声诵道:“竹枝哀怨,冉冉山川。“
老人头也没抬,继续挖着红薯,采苓又道:“月中吹笛,万里凄凉,叹山川如昨。”
依然没有反应,采苓不气馁,将声音提高了些,“蓬莱春色,山无重叠?“刻意将”重数“说成”重叠“,对方依旧没反应。她暗自叹一口气,脑子飞快转着,继续在记忆里寻觅郁先生画作旁的题字。
“小姑娘。“老者终于立起身子,扶着锄头喊她,”女子又不能进京赶考,你背那些诗句做啥子?“
采苓差点吐出血来,忙镇定道,“老丈对这些句子可还熟悉?念在小女子已能熟背的份上现个真身可好?“
“你这小女娃,看起来精神抖擞,却没料到也是傻乎乎的。“老者招手道,“无妨,来与老朽一同挖红薯,挖够了老朽送你一篮拿回家去,也不至于饿了肚子。”
“老丈您真的只是当地的农人?“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