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希望(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天气越来越冷,年味也越来越浓。

  走在城里,无论是街上还是铺子里,人比平时多了一倍都不止。大伙你挤挤我,我挤挤你,接踵摩肩的,很是热闹。

  一些平日里几乎卖不动的食物,从前几天开始就异常的好卖,有时候生意甚至可以翻倍。就拿马屠夫摊子上的猪肉来说,平日里最多也就卖个二三十斤,可这几天几乎日日都需要杀好几头猪。

  像王老板铺子里的卤肉,袁记铺子里的桂花酒和女儿红,以及李记铺子的糕点,由于是老字号,又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和味道,所以卖得更好。

  店里的伙计忙的脚不沾地的自不必说,就是各个老板们也连轴转,时而当伙计,时而当掌柜,时而去后厨当技术指导,总归不到晚上是没有歇息的时候的。

  无他,这是青山县一年一度的市集日。

  所谓“市集日”,指的是每逢过年前的时日,镇上和城里的大大小小的市集日日都开,没有闭市的时候。当然,闭市是官府的叫法,村民们大多将开市的日子成为赶集日,闭市的日子则称为寒场。

  要搁在平日里,无论是县里还是镇上,这集市都不敢天天开。城里倒也还好,即便是寒日,总有些人是需要买些东西的。但是镇上就不一样了,需要买卖的人很少。

  因此,镇上的市集一般是不敢在寒日开张的。

  但是这几日却不一样,哪怕是日日都开着,也有不少的人逛,看看热闹,卖点粮食,买点吃食。

  无他,只因到了年底,会过日子的主妇和男人们便会将家里的存粮、存银做一个大略的统计,把开春之后几个月的吃食留足了,其余的便卖了。

  一则可以保证吃到新出的粮食,第二嘛,自然是为了过个好年。一家人辛苦一年了,无论再穷,都舍得吃几顿好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卖猪卖鸡鸭什么的,多少是笔收入。特别是那些猪喂得好的,这笔收入几乎相当于全家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收入。

  就拿陈家村来说,也许是受了叶枫的影响,许多家庭都跟着陈继兴家学,家里的猪长得都挺不错的,圆滚滚肥胖胖的,十分招人爱。

  在叶枫的指导下,许多人家不但开始学着捕鱼虾捞螺丝和河蚌甚至是螃蟹晒干后拌入猪食,甚至有了“青饲料”、“催肥饲料”等概念。

  又过了几日,到了腊月二十四这日,在与陈继可家商议好抱小猪的事情后,与陈继兴一商议,俩口子便决定第二日便把家里的猪卖了。

  圈里的这四头猪长得异常肥壮,叶枫倒是没见过叶氏家之前养得猪有多大,但据叶氏说今年的猪至少要重上三四十斤,而陈继兴则说至少五十斤。

  闻言,叶枫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反正不管重多少斤,肯定是重了不少。这样一来,就可以多卖一些银子了。

  夫妻俩也不是真正的要拌嘴,不过是争论了一会儿,叶氏撂下一句“明日马杀猪的来了就知道了,我才懒得跟你争。我去找周大姐了,你去叫下人明天来买猪。”

  说完,叶氏便从外面拉上了院门。

  对此,叶枫好奇地问道:“姐夫,这卖猪还需要我们亲自上门去告诉对方啊?”

  陈继兴正坐在屋檐下的石墩上换鞋。虽然最近地里没什么活,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有空就会去地里拔草施肥,因此现在脚上穿的还是草鞋。

  就这样的天气,叶枫光是看着就冷,但陈继兴却说自己一直在干活,身上热着呢,不怕冷。但叶枫心里明白,陈继兴不过是不想糟蹋了叶氏做的布鞋。

  “你这孩子,当然需要上门去请啊,要不然对方怎么知道我们要卖猪哩?

  “那为什么一定要去马杀猪家里呢?咱们这村子附近应该不止他家杀猪吧?”

  “倒的确是不止他家,李家村和王家湾还有董家埂都有。但是,这些杀猪的都心黑,喜欢整秤不说,还把价钱压得非常低。也就是马杀猪给的价钱最合适,而且称秤也公道。”

  整秤也是陈家村这里的方言,意思是称重量的时候想方设法往少了称。也就是说,人家只认自己带来的秤,哪怕是你家里刚好有秤,他也是不用的。

  自然,这秤是提前做了些手脚的。

  “那姐夫你快去吧,家里有我呢。”

  听陈继兴说马杀猪的公道,叶枫便回想起前几日和陈千良的对话。

  据千良说,他家去年的猪也是卖给马杀猪的,只是,最后听马杀猪手下一个专门负责杀猪的小伙计说,这马杀猪也不是什么好人,也是喜欢整秤的。

  所以,叶枫一听陈继兴说马杀猪的公道,心里便有了一些计较。所谓的公道,不过是经过对比之后产生的罢了。既然这样,也就不要怪他“使坏”了。

  陈继兴自去请马杀猪的不提,叶氏却是一个人去了陈继可家里,去看看小猪。

  陈继可家就住在大牛家附近,只是那里有片杏子林,路不好走,弯弯绕绕的,需要绕过去才能到,所以叶氏也没叫叶枫和千言跟着。

  且家里现在还真需要有人守着,先不说家里有地契有存银有猪肉,就是圈里那几头猪也需要看着。这几天夜里,时不时的便有专门偷猪的贼人在屋外试探。

  最后,还是陈继兴拿着棍子隔着门在院子里吼了几声,这些人才有所畏惧,不知道转去哪里继续寻找机会去了。

  陈继可家喂了两头母猪,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而且他家的母猪配种都是牵到县里去完成的,所以小猪仔质量非常不错,长得也更大。

  几棵横斜的杏树掩映下,是一道一看就上了“年纪”的木门。经过岁月的洗礼,这木门显得颇为斑驳,上面印满了不知道是雨还是沙留下的痕迹。

  而隔着门,叶氏便听到院子里闹哄哄的猪叫声。

  陈继可家现在有二十七八头小猪,都出了可以卖的时候。因此,这一吼叫起来,着实有些闹得慌。

  叶氏伸手敲了敲门,哪知这门却是没有关好的。叶氏一敲,这门“吱呀”一声便自己开了。

  正寻思着要不要进去,哪知周氏眼尖,一手拿着瓢,一边笑着对叶氏吼道:“大妹子,你先进来坐一会儿,我把猪喂了再和你说。”

  闻言,叶氏只好走了进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