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重生之大宋浮生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论功行赏(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辽国的使馆里气氛凝重,萧孝穆从从大宋朝会上回来后,就显得坐立不安,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这时副使吴叔达前来询问道:“萧大人,现在南朝对大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态度呀,您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萧孝穆说道:“吴大人,现在大宋朝廷上下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但是两派都不同意割让关南十州,而且是南朝皇帝主战,所以主战派占了上风。

他们得到了前方的战报,说是咱们大辽军队被歼灭了五千人;但是南朝的许多大臣将信将疑,还是对我们大辽畏之如虎,打心眼里不想扩大战火。所以我们还要在气势上压住他们。”

这时吴叔达说道:“萧大人,其实我们大辽军力上是力压大宋一筹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小瞧了宋军;这次皇上听了杨又玄之流的建议,对大宋进行讹诈、挑衅,实属不智;我不大看好这次大辽的战果,我不是泼冷水,我觉得这次皇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等会铩羽而归的。”

萧孝穆长叹一声说道:

“吴大人说的极是,此时辽军精锐虽然倾巢而出,皮室军和宫分军各三万人,再加上武定军两万,总共八万人;而大宋已经增兵到边境了,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而且他们属于据城防守,所以占有主场优势,大辽的精锐之师定讨不到好儿。”

这时突然听道外面人声鼎沸、喧嚣不已,传来一阵激奋地呐喊声:“大捷...大捷,我大宋边军在边关大败辽军,取得看空前大捷,毙伤、抓获辽军近七万人。”

一个传信兵骑着战马疾驰在御街上,他正在不停地高呼报捷,两旁都是看热闹的人群,不少人还尾随其后,但是人们并没有闻之欢呼雀跃,而是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一副半信半疑的模样。

有个百姓兴奋地说道:“我大宋边军取得大捷,当时天大的喜事,当浮一大白。”

此时就听见一个士子泼水道:

“我看这大捷有水分,不值得一信,毕竟我大宋自太宗、真宗皇帝时代起,我宋军和辽军对阵大都是败多胜少;

尤其是先帝真宗时期,我宋军大都是被辽军压着打,他们经常到我宋境内打草谷,边军都是逡巡不前,只是尾随其后,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辽军烧杀掳掠,不敢与之对战,致使我边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而这时又有一个人反驳道:“这位郎君说得看似有理,其实大谬;现边军主帅是种世衡,他为当世名将,他在西北大败党项人,杀敌无数;由他主持宋辽边境的军务,大宋定是高枕无忧的,大败辽军也不是没可能;说不定能光复幽州呢。”

他一说完,顿时引来那位士子的嘲笑:

“这仁兄,大言不惭了吧,太宗时代,我大宋精锐之师战力和大辽军队不分伯仲,雍熙北伐以我大宋惨败而告终;此战的失利,使宋对辽的战略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从而使在对辽关系上“终宋不振”;

再到后来的真宗时期的澶州之战,我大宋更是不败而败,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国输岁币纹银10万两、绢20万匹,达成撤军协议。

现在新皇继位四年,我大宋军队还是处于战略防守之势,哪有能力攻取幽州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