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1949开国大典实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解放军下午一点钟进城!”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当1949年即将到来的时候,首先是住在北平周围的百姓们感到了新的气象。

当年的记者们采写了这样一份报道:

这几天,德胜门照旧站着国民党警察。但这些警察不像过去那样凶横了,北郊一个农民想进城里去探亲,守门警察不准他进去,结果吵起来。在解放军没有把北平紧紧包围以前,人民进出城门,没有不被警察宪兵欺压的。可是现在,这个农民变了,他的胆子不知大了多少倍!他敢对国民党警察发怒,敢于公开反抗。他厉声警告:“现在不是你厉害的时候了,你没有张眼看看,后面都是解放军!……”警察没有等他说完,连忙赔不是:“大哥!请别生气,这不能怪我,不是我不让你进城,更不是我故意和你作难。我也是奉上级命令!听说明天可以自由进出了,你老明天再来吧!”这个农民的气还没有平静,他一下就把警察的话顶回去了:“上级?!谁还怕你的上级呢!”警察又赔笑脸说:“是!是!”这个农民虽然没有进得城去,却并不垂头丧气。他好像打了一个胜仗,回到村里和邻居笑谈着:“一说解放军,警察‘老实’多了!”

中共方面一派繁忙……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林彪、聂荣臻等人的电报中指出:“平津两市警备部队开始时至少须以东野各一个军分担,并须现在就行指定,以便进行政策纪律教育和接受准备,两军管会亦好与之接洽。这两个军的军长和政委即暂行分任平津两市的警备司令和政委,并加入两军管会为委员。”

1月18日,41军政委莫文骅和副政委欧阳文刚刚送走北平各界代表,就接到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指示:北平解放后,由41军担负警备北平的任务,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彭真在北平南郊的良乡召见41军领导,当面向吴克华、莫文骅交待了警备任务,警备司令部成立的布告已经印制好,让他们进城就把布告贴出去。

他们领受任务后,带着印好的布告和印章回到部队。两天后,上级又通知他们,警备司令部改由兵团组织,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任副司令员,莫文骅任副政委,刘道生为政治部主任。

警备北平的任务非同一般,既光荣又艰巨。莫文骅深知,全军的工作重心由攻取城市转变为警备大城市后,当务之急是帮助广大干部战士尽快适应这个转变,首先是党委一班人要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于是,他与吴克华等军领导商量后,抓紧时机召开了党委会,重点围绕这次进城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会议的决议中规定:“我全军干部战士,对北平城内的一切工商业市政文化、名胜古迹、国家仓库、财产物资及一切公共设施,只准看管,不得动用;只准守护,不得破坏;空手进,空手出,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军党委会后,在全军范围内立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政策纪律教育。颐和园里,佛香阁下,莫文骅对团以上干部进行动员,面对还没有解冻的昆明湖,迎着料峭的早春寒风,他对同志们说:“我们今天坐在排云殿下,就说明革命已经发展到战略决战阶段,我们的思想,必须适应这个形势!”

各师、团也层层动员,不留死角,结合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士兵代表大会,发动官兵,采取多种方法学习政策纪律。莫文骅及时总结推广了“运用政策考试,让战士回答入城八项守则和警备须知”以及“搞干部政策鉴定,评定入城资格”等做法,使这场教育更加扎实深入。

一天,叶剑英风尘仆仆来到41军军部。他耐心地听取了莫文骅和吴克华等关于警备北平的准备工作的汇报。最后,他说:“你们不仅要在战场上打硬仗,还要在新解放的城市打好警备仗。这次进城不简单哩,正像你们说的,是代表我党我军进城的!”他还认真地审阅了军里的警备方案,并叮嘱他们,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把这项工作做好。

1月22日,傅作义宣布接受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意见,并向北平守军发出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城内20多万军人陆续向城外开拔。与此同时,平津前线司令部电令41军一个师随时准备与傅军交接防务。军里决定由莫文骅率121师进城。

“解放军下午一点钟进城!”就在1949年1月31上午已经传遍了北平。电话铃到处叮叮响,一时之间,街道上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人们向前望着,人们向前拥挤。一辆播音车开过来了。播音器响着:“亲爱的同胞们!北平得到了真正的和平!你们早晚盼望的人民解放军进城了!他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光荣的胜利!……”话还未了,掌声、口号声就轰然爆发,五彩的小旗纷纷抛上天空去。解放军战士,一个个扬着晒得红红的笑脸走来。北平人都记得:在这同样的街道上,曾经走过无数军队,不过那些都是反人民的军队,那些时候,人们都沉默着低下头,愤恨地走开,现在千万条手臂那样自然地扬起来,摇着;千万个人那样热情地笑着,喊着。人们都融合在一个声音里,这声音是快乐的声音。他们融合在一个行动里,这行动是欢迎解放军。

护国寺街头上,父亲把儿子举了起来,手扬着孩子的小手。许多妇女抢上去跟解放军的女同志拉起手来又蹦又跳。小吉普车上解放军的军官站起来,向四周招手。一群人立刻把手伸上汽车要跟官兵拉拉手。人们觉得这是光荣,是幸福。当人民解放军前头接防部队走向朝阳门的时候,一位老太太突然扑向一个战士,拉着他的手说:“你们可来了!”

东四牌楼变成了人海,不是事先约定,而是自然汇集起来的。狂欢游行的行列越聚越多,北京大学、东北大学、铁路学院、长白师范等许多学校,都汇集到人民的海洋里来了。大街上锣鼓喧天,唱歌声,喊口号声响彻云霄,花花绿绿的男女青年,快乐得在街心里跳着秧歌舞。一个青年在街旁边发表演讲,周围聚了一圈人,三轮车夫站到车上拍巴掌,几个小孩子爬上了电线杆,他们的脸笑得像早晨的花朵。另外一群小孩子捏着小拳头高声喊:“解放军万岁!”一个胡子很长的老年人,也和一群青年们一道跳舞,青年们高兴得把他举起来,他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周围一阵激情的呼啸,鼓掌欢呼的声音,简直犹如暴风雨一般。巨大的人民海洋,继续向北涌去,人们喊:“到铁狮子胡同慰问入城部队去啊!”。雄伟的解放军的行列也来了,学生们一眼望见,蜂拥上去,无数的手争先恐后地伸出来,和解放军的英雄们紧紧地握手。秧歌队一队队地都到战士面前来,战士们风暴一样地喊起口号,学生们就用唱歌来回答:“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