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1949开国大典实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平式的解放”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1948年12月5~7日,华北野战军先后攻克北平附近的重要屏障密云、怀柔、顺义、涿县等县城。12月上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后,3纵、4纵、5纵、10纵、11纵、1纵、6纵等从四面八方包围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最大战略要地北平。11~13日,先后占领北平西北的南口、昌平、沙河等地。14日占领北平以东的通县,以南的丰台和东南的廊坊,以及西南的良乡,使北平对外的铁路交通完全断绝。15~17日,又连克北平近郊海淀、长辛店、宛平、南苑、卢沟桥、石景山、门头沟等地,紧缩对北平的包围。傅作义部队西窜或南逃之路,均被解放军隔断,而东野三纵突然占领南苑机场,使北平依靠南京国民政府空运的惟一补给线也被切断。

12月12日后,被围困的北平国民党守军仍企图做最后挣扎。傅作义主要采取下列几项措施:改编补充第35军、第104军和第101军,补充人员,任命新的军事长官;积极布置以中南海为中心的城防,由第四兵团司令官李文兼北平防守司令,统一指挥;积极沿城墙及关厢民房构筑工事;在东单和天坛两处开辟临时飞机降落场。

北平围城后,蒋介石给平津国民党守军军长以上将领空投过一封亲笔信,大意是“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以完成革命大业。”城内机场修好后,1949年1月,蒋介石派其参谋次长李及兰和联勤总部参谋长吴光朝乘飞机来北平,召集蒋系军长以上谈话,一来安慰军心,二来说服傅作义。后又派蒋的亲信郑介民飞抵北平,为傅作义撑腰打气。

但是,傅作义在解放军严密包围之下,完全陷入绝境,欲战不能,欲守不得,欲逃无路,实际上,除了接受和平谈判,接受和平改编,傅作义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了。

还在东北战局急转直下,辽沈战役结束后,傅作义就在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也通过与中共代表的接触,试探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可能性。

早在1948年夏秋之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为了瓦解蒋介石的武装力量,在香港委派民主人士彭泽湘赴北平做傅作义的工作,劝傅脱离国民政府,反对内战,同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合作。彭泽湘携李济深给傅作义的亲笔信到北平后,与民主同盟北平负责人张东荪和农工党负责人张云川等共同进行这一工作,并由民主人士符定一帮助与中共取得联系。

11月18日,毛泽东电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傅作义经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据称,傅起义大致已定,目前考虑者为起义时间、对付华北蒋军及与我党联系等问题。现符定一已到石门(石家庄——作者注),明后日即可见面。我们拟利用此机会稳定傅作义不走,以便迅速解决中央军。

此时,傅作义的长女、天津《大公报》记者傅冬菊(中共地下党员)被派遣回到北平做其父亲的工作。她在促使傅作义最后下定决心与中共谈判和平解放北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2月10日,傅作义答复的谈判条件是:

参加联合政府,军队归联合政府指挥。一定时间起义,要我(中共——作者)为他保密。要求林彪停止战斗,双方谈判。

12月14日,傅作义派《平明日报》社长崔载之和该报社采访部主任、记者李炳泉(中共地下党员)为代表,携带电台及报务员,秘密到蓟县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附近的八里庄,与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接触。当晚,傅作义提出的谈判条件是:军队不要了;两军后撤,谈判缴械;由傅发通电缴械。

16日,在接到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傅作义代表接触情况报告后,毛泽东复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就与傅作义谈判的原则做出明确规定,指出:

(一)对傅作义代表谈判内容以争取敌人放下武器为基本原则,但是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运用某些策略。(二)具体策略现在不做决定,等待傅作义代表到三河与你们接谈后,将谈话内容电告我们,再行考虑。(三)傅作义主力三个军,一个被歼,两个被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城内傅作义仅有三十五军一个师,一O一军两个师,及一个骑兵师,北平绝大部分敌军及天津、塘沽全部敌军都是中央系(只有陈长捷是亲蒋又亲傅的),傅作义很难指挥这些军队。但在不损害本电第一条所述基础原则,亦即你们来电所说的争取敌人放下武器这一原则的范围内,我们应试图利用傅作义及其集团内大批干部,对于自己的生命财产危险的恐惧,可以考虑允许减轻对于傅作义及其余部的惩处,和允许他们保存其私人财产为条件,而以傅作义下令全军放下武器为交换条件。(四)但我们第一个目的是解决中央军。你们应向傅的代表试探,傅是否有命令中央军缴械的权力,如果他没有此种权力,则可向他提出让路给我军进城,解决中央军。(五)至于其他敌方可能提出的条件,待他们提出后再说。

不过,对于14日傅作义提出的谈判三条件,毛泽东认为,“不像是傅作义所提的真正的条件,很可能是因为我军十四日突然到了城边,傅作义仓促布防不惜说出些好听的话,争取布防时间,其中第二条所谓‘两军后撤谈判缴械’可能就是这个目的。请你们注意研究”。毛泽东还指出,双方首次接触,傅“只是一种试探性的行动,如果傅有诚意谈判,他还会有代表出来的”。

19日上午,双方举行会谈。

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向傅方代表分析了全国形势和平津战局发展前景;阐明了中共对和平解决平津的基本原则:以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绝不允许保存其反动武装力量,更不允许通电全国建立华北联合政府。如对方同意我方和平解决平津的条件,可以保障傅本人及其部属生命安全和私人财产免受损失;蒋系顽固的军、师长反抗,可先将其逮捕;还可给傅部编两个军。

傅得到报告后,当即回电表示:城内蒋系军队比他的兵力大十几倍,如要逮捕蒋系军、师长有困难,实不宜实施等。这次谈判,双方初步接触,相互摸清了对方的真实意图,完全是试探性的。但因双方的条件相距甚远,未能谈出结果。

12月23日,傅作义致电毛泽东:

(1)今后治华建国之道,应交由贵方任之,以达成共同政治目的。(2)为求人民迅即得救,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面和平统一。(3)余绝不保持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4)在过渡阶段,为避免破坏事件及糜烂地方,通电发出后,国军即停止任何攻击行动,暂维现状。贵方军队亦请稍向后撤,恢复交通,安

(本章未完,请翻页)